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6
0
自我挑戰組

金融量化交易系列 第 6

06.股票篩選基礎概念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1. 股票篩選是什麼?——您的專屬股市探測雷達

面對全球數以萬計的上市股票,要如何找到符合自己投資哲學的標的?股票篩選器 (Stock Screener) 正是為此而生的強大工具。

您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專為股市設計的精密搜尋引擎。它讓投資者不再需要逐一檢視財報或線圖,而是可以設定一系列的量化標準,從龐大的股票池中,快速過濾出符合條件的候選清單。這些標準可以涵蓋一家公司的各個面向,例如:

  • 基本面指標本益比 (P/E Ratio)每股盈餘 (EPS) 增長率股息殖利率 (Dividend Yield) 等,反映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與價值。
  • 技術面指標移動平均線 (MA)相對強弱指數 (RSI)MACD 等,反映股價的走勢與市場情緒。
  • 描述性資料市值 (Market Cap)產業類別 (Sector)交易所等,用以界定選股的範圍。

2. 為何需要篩選器?——從大海撈針到按圖索驥的核心價值

股票篩選器的核心價值在於將抽象的「投資理念」轉化為具體的「執行規則」,其帶來的優勢主要有四點:

  1. 大幅提升效率 (Efficiency):能在幾秒鐘內將數千檔股票縮減至數十檔,讓您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最有可能的機會上,實現從「大海撈針」到「按圖索驥」的轉變。
  2. 貫徹投資紀律 (Discipline):透過預設的量化規則進行篩選,可以有效排除市場雜訊和個人情緒(如貪婪、恐懼)的干擾,確保每一次的選股都嚴格遵循您的策略。
  3. 發掘潛在機會 (Discovery):市場焦點往往集中在少數熱門股上。篩選器能幫助您發掘那些被市場忽略、但基本面或技術面優異的「隱藏寶石」。
  4. 實現客觀決策 (Objectivity):所有決策都基於冷冰冰的數據,而非媒體頭條或市場傳言,為您的投資組合建立一個穩固的邏輯基礎。

舉例來說,價值投資者可以設定「本益比 < 15」、「股東權益報酬率 (ROE) > 20%」且「過去五年營收穩定增長」來尋找被低估的優質企業。而動能交易者則可能設定「股價創 52 週新高」、「成交量為月均量 2 倍以上」來捕捉強勢突破的股票。

3. 現成工具 vs. Python 自行開發:如何選擇?

市面上有許多成熟的篩選工具,同時,我們也可以利用 Python 打造專屬的篩選器。兩者各有優劣,適合不同需求的使用者。

  • 現成篩選器 (如 Finviz, TradingView)
    • 優點
      • 操作直觀:無需編程,提供圖形化介面,上手快速。
      • 功能全面:內建大量常用的篩選條件,覆蓋基本面與技術面。
      • 即時性高:數據通常由平台維護,更新即時。
    • 缺點
      • 客製化受限:免費版功能有限,無法實現複雜或獨創的篩選邏輯。
      • 依賴平台:無法整合自己的私有數據源或另類數據。
      • 成本考量:高級功能或無廣告體驗通常需要付費訂閱。
  • Python 自行開發
    • 優點
      • 極致的靈活性:您可以組合任何想得到的篩選條件,整合多種數據源(如財報、新聞情緒、社群輿情),創造獨一無二的策略。
      • 完全自動化:可設定排程,讓程式每日自動運行、篩選,並將結果發送到您的信箱或通訊軟體。
      • 無縫整合:可將篩選器作為整個交易系統的一環,直接串接後續的回測 (Backtesting)下單執行 (Order Execution) 模組。
      • 學習價值:開發過程本身能加深您對市場數據和交易策略的理解。
    • 缺點
      • 技術門檻:需要具備 Python 編程與相關函式庫(如 Pandas, yfinance)的知識。
      • 時間成本:從零到一的開發與後續維護需要投入較多時間。

總結來說, 對於初學者或需求標準化的投資者,現成工具是絕佳的起點。而對於追求策略獨特性、希望實現全自動化流程的進階使用者,用 Python 打造自己的篩選器,將會是回報豐厚的投資。


上一篇
05.資料獲取與處理的主要方式
下一篇
07.使用 Python 打造篩選的前置作業:資料獲取與清理
系列文
金融量化交易23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